与冬天的对抗


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讨厌寒冷而漫长的北京冬天,冬天给人一种孤独和绝望感,不过这种感受简直太常见了,例如艺术作品中总能看到跨越时空和地区的人也都曾经在苦难与悲伤中挣扎,或许这已经证明了孤独与悲伤者并不孤单。还有在冬天里的挣扎难道不是恰好证明了我们的存在吗?与冬天的对抗,使寒冷中再微弱的灯光也变得无比温暖与深刻。

看到以下这几幅画时,大家不一定会感同身受,但无论如何,如果可以走进画面,或许会看到艺术家在寒冷中对抗与挣扎的力量正在溢出画面。他们在人生的低谷期间选择去绘画而不是放弃一切,还在想办法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或许正是生存与反抗的一个完美体现。

第一幅“Nighthawks”是近代艺术家Edward Hopper的作品,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运用,捕捉着都市生活中深刻的孤独感。霍普本人常常感到自己是生活中的旁观者。他与妻子破裂的关系,后来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与灵感来源

画中的四个身影似乎被困在一片黄色与绿色交织的光芒中,无处可逃,却彼此隔绝。这是一个没有直接交流的场景,寂静笼罩了一切。

在“Nighthawks”中,他似乎将自己的孤独和悲伤倾注于画布上,作为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同时,这幅画也超越了个人情感,传递出一种普世的共鸣:孤独的人并不真的孤单。霍普的作品仿佛在告诉人们,他理解这种感受,并试图揭示孤独中可能存在的积极意义。例如,餐馆内部的灯光,与周围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否象征着希望?而那宽大的玻璃窗,又或许是让我们窥探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让光芒洒向看似孤寂的世界。

最后,这幅画看起来有些像是电影的一帧画面,激发观者去想象画中人物背后的故事。电影效果加上无比常见的“无聊与孤独”主题,有时会让观者在欣赏他的画时,回想起深藏在记忆中的某一个让人回忆无穷的瞬间。霍普的艺术与电影有着共同的叙事特质,体现了一种类似“框中框”的经典构图方式。他非常喜爱电影,而电影制片人也喜欢从他的画中给予灵感,这种不同艺术形式直接的相互影响总是随处可见的有趣。


下一副是毕加索的“The Old Guitarist”,这幅画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著名画作之一。“蓝色时期”顾名思义是毕加索的人生低谷,首先当时毕加索的好友卡萨赫马斯在饭店向爱人求婚被拒后当场自杀,给毕加索带来了极大的情感冲击。除此之外,毕加索当时经历了经济上的窘境,目睹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与贫穷。

一个抱着吉他的流浪艺人构成了这幅画作。其中主要占比的蓝色与艺人姿势体现出忧郁与孤独;唯一的暖色元素——棕色吉他,体现出艺人唯一的生存希望。当一个悲伤的人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不仅仅看到一个无名艺人,而是看到了毕加索本人和自己,三者或许都在悲伤的情绪中在艺术中寻找一丝慰藉。

很多人不喜欢毕加索,因为后来他的名气很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本人的市场炒作。然而从“蓝色时期”,却能看到许多毕加索的纯粹且真实的一面,看到他内在的探索,他的脆弱与挣扎。


最后一幅作品是梵高的“Café terrace at night” ,众所周知梵高是一个情绪非常不稳定的人,因此很多人都把他看作一个“疯狂的天才”。这幅画描绘了梵高眼中浪漫化的法国阿尔勒的夜晚。当时梵高孤身一人,坐在静谧的天空下,画下了这幅没有用到任何黑色,而选用各种其他颜色堆积而成的作品。梵高——一个疯狂的艺术家在漆黑的深夜中被冷空气与人工微光包围着,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世界。从他的眼中看去,光年之远的星星照射着凡人看起来漆黑一团的世界,而他将其分解成神秘的蓝色,紫色,亮闪闪的白黄色星团,充满幻想与希望。

梵高看到的世界总是这样充满着灵魂和思想上的加工,人如同自然一般总是在变,因此为何非要把黑夜与寒冷,孤独与悲伤挂钩呢?或许或许,只要让灵魂跳跃起来,夜晚从来就不会被黑色包围。

Posted i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